婴幼儿时期作为个体发育的饮用婴幼影响特殊阶段,有着不同于儿童及成年人的水中属污生理特性,对化学污染物的重金毒性作用特别敏感,易发生严重的染对发育障碍。水中化学污染物对健康的儿健影响,有些是饮用婴幼影响单器官的、局部的水中属污,有些是重金全身性、多系统的染对,有的儿健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蓄积效应等作用。饮用婴幼影响本文就婴幼儿对饮用水中多种化学污染物的水中属污易感性以及相关标准限值以及去除方法进行讨论,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重金
水,染对作为化学物质迁移和循环的儿健主要介质,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人类活动的多数污染物以水溶液的形式排放。因此,水体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依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调查研究指出,人类多数的疾病都与饮用水的水质密切相关,其中,婴幼儿约占50%,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00万婴幼儿因水质污染问题而生病致死。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讲过:“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婴幼儿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人大脑的发育时期,大脑的组织成分主要由水与脂类、蛋白类、糖类、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构成,其中水占到74.8%。大脑中水的质量与数量对大脑的功能和智能表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学数据显示,当机体损失相对体重2%的水分时,信息传递速度和视觉反映能力都相应减少约20%。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充足营养的优化水体,大脑的发育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智力。因此,饮用水水质的好坏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化学污染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婴幼儿时期作为个体发育的特殊阶段,有着不同于儿童及成年人的生理特性,对化学污染物的毒性作用特别敏感,易发生严重的发育障碍。
一、饮用水中镉元素对婴幼儿的影响
(一) 镉元素污染对婴幼儿健康的危害
镉元素是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浓度较低的镉元素进入到体内,由于生物体积累以及放大富集,使其对肝、肺、肾、脑、睾丸及血液系统产生毒素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细胞癌变和基因突变。婴幼儿对镉元素的敏感性更高,长期接触镉元素,不仅会影响肾脏和骨骼的正常发育,还会影响婴幼儿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功能性发育,还会对学习和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损害。
相比正常婴幼儿,精神发育迟滞及边缘弱智的婴幼儿体内镉元素的含量明显较高,并且镉元素对婴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神经系统损伤具有激发性作用。
马军课题组通过“韦氏记忆量表”对0-6岁婴幼儿的记忆能力进行测试,数据结果表明,镉元素污染区婴幼儿的记忆能力远远低于未污染区,说明镉元素对发育期婴幼儿的记忆能力还是有较大的损害作用,集中表现在短时间和长时间记忆。
李军等人用智商测验以及学习成绩统计等方法对0-6岁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测试,调查结果显示,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镉元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镉元素含量较高可能会导致婴幼儿智力下降、言语迟钝等疾病的产生。
(二) 饮用水中镉元素的标准限值
世界卫生组织 (WHO) 针对饮用水中镉元素含量做出相关规定。2011年,新加坡最新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对饮用水中镉元素的限值设定为0.003mg/L。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中对饮用水中镉元素的限值设定为0.005mg/L,《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CJ94-2005) 对饮用水中镉元素的限值设定为0.003mg/L。
二、饮用水中铅元素对婴幼儿的影响
(一) 铅元素污染对婴幼儿健康的危害
铅元素是一种常见的水体环境污染物,在婴幼儿的发育和成长过程中影响较大。原因是婴幼儿对铅元素的吸收程度高于成人,同时铅元素对婴幼儿未发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也较大。高浓度的铅元素对婴幼儿的多数器官和系统都会产生毒性效应,包括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外围神经系统和肾脏系统等。近10年来,铅元素对婴幼儿健康效应的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接触较低浓度的铅元素会造成婴幼儿行为、生长及智力发育等不可逆性的损害,而且是长期的甚至是无法治愈的。
Canfield等人通过10多年调研,当血液中铅元素的浓度低于100μg/L时,婴幼儿的认知功能也明显下降,同时,血液中铅元素的浓度越低,其婴幼儿IQ值越小,说明IQ与血液中铅元素的浓度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研究发现,婴幼儿血液中铅元素的浓度每上升100μg/L,其智商就会下降6-8,而且铅元素浓度升高还会影响到婴幼儿的阅读、拼写和记忆等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铅元素对婴幼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体现在行为功能的改变上,婴幼儿血液中铅元素的浓度过高会导致婴幼儿注意力分散以及伴随着攻击性行为和成年后的犯罪行为。
Lanphear课题组研究发现,血液中铅元素的浓度下降到25μg/L时,也会使阅读、数学运算、短期记忆以及视觉能力受到损害;医学数据研究证明,在高浓度铅元素污染环境中,婴幼儿智力低下的病发率会明显升高,研究者发现血液中铅元素的浓度每增加10μg/L,婴幼儿智商 (IQ) 值下降近4.6%。
黄文湧等人采用Conners量表评价4-11岁婴幼儿多动症行为后,结果表明,血液中铅元素的浓度水平与儿童多动行为发生的几率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二) 饮用水中铅元素的标准限值
在美国,饮用水国家标准中铅元素的最大限值为0.015mg/L,对部分地区学校的饮用水采样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铅元素的含量约超标3.6%。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铅元素的标准限值0.01mg/L,已与国际饮用水标准接轨。
三、饮用水中锰元素对婴幼儿的影响
(一) 锰的生理功能和对婴幼儿健康危害
锰元素是人大脑发育和身体机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锰元素含量过高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主要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锰元素含量超标直接影响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其主要临床表现集中在婴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下降。
王荔等研究锰元素对婴幼儿神经系统,包括婴幼儿的认知、记忆能力的影响。
Woolf课题组对多位长期接触锰元素超标饮用水的幼儿进行检测发现,其语言和记忆能力明显较差。Riojas等人对墨西哥中部矿区的部分婴幼儿研究发现,其锰元素含量远高于非矿区婴幼儿,且医学检测结果发现,锰元素的含量导致IQ值明显降低。饮用水中锰元素的含量每增加10倍,其相应的IQ值就降低2.4。
(二) 饮用水中锰元素的标准限值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标准,锰元素含量的标准限值为0.05mg/L,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中对锰元素含量的标准限值规定为0.1mg/L,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CJ94-2005) 中规定锰元素含量的标准限值为0.05mg/L。
四、饮用水中铜元素对婴幼儿的影响
(一) 铜元素污染对婴幼儿健康的危害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饮用水因铜离子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铜离子具有潜伏性和隐蔽性,不易发现,一经发现就已经不可逆转。铜离子的中毒与其他的中毒不同,如果是铜离子中毒,则初期症状很轻微,不易被发现,极易被人忽视,等到发现的时候就已经为时已晚。虽然水中本身就含有铜离子,但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危害人体。如果饮用水中含有较多铜离子对婴幼儿会有很大的危害,超标的铜离子会与蛋白质中的硫基结合,干扰硫基酶的活性,导致婴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的下降。
(二) 饮用水中铜元素的标准限值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标准,铜元素含量的标准限值为0.1mg/L,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中对铜元素含量的标准限值规定为0.1mg/L,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CJ94-2005) 中规定铜元素含量的标准限值为0.05mg/L。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4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污染物,维生素E,镉元素,锰元素
相关文章:
秦淮河流域水生态( 环境) 调度研究(二)用玻璃制造闪亮空间,图片新闻肉类食品亚硝酸盐含量测定中的问题探究天津市消协警示:“盛澜国际酒店”应诚信履约依法赔偿男性备孕健康全方位指南:饮食、锻炼、生活方式、药物避免、检查项目及知识了解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 张工鼓励年轻干部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担当作为备孕前健身饮食推荐表模板食品微凝胶的制备、表征与应用(三)百度公开“开盒事件”调查过程,任何职工无权查看用户数据四川2020年销售服务投诉增长3.7倍 网络消费和二手车销售成投诉热点原料涨价潮只是开始,可怕的是倒闭潮!,行业资讯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的研究(一)食品中主要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湖南实现特殊食品及食盐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全覆盖牛年收礼收不停!伟业计量赠您牛气的“开工大礼”!玻璃货物价格表现坚挺,期货知识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检测花椒麻味物质含量方法的建立(一)响应面优化山葵酸奶发酵工艺研究(三)玻璃趋弱振荡是怎么回事?,行业资讯企业积较提价 下游需求表现一般,行业资讯“铁拳”行动|福建龙岩公布第二批民生领域典型案例「大灌篮」Air Jordan 11 Low 即将重磅回归玻璃局部地区小幅拉涨 关注下方支撑,行业资讯玻璃震荡回升 上测10日线压力,行业资讯乔丹品牌再度发力 带来全新版本——Air Jordan 4 RMVans推出小地球·舒适系列 以环保理念为设计福建泉州发布反传销温馨提示:警惕三类网络传销下半年玻璃售价趋势维持中性判断,行业资讯福州仓山:保障民生稳物价 关注投诉助维权梦幻“银河喷”即将回归 喷泡粉丝翘首以待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 盛大开启2024春夏时装季adidas Originals 与 Song for the Mute 联名系列震撼登场玻璃减仓整理 考验60日线支撑,行业资讯8月30日中国玻璃综合指数1113.83点,行业资讯中药檀香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二)探究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的质量问题与建议